管理系统 丨 招生报名 丨
学院动态

“商学讲堂”之“裂变创业之道”

2020-11-02 13:11来源: 点击数:

10月31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创新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刚来我院进行了商学讲座,其主题为《裂变创业之道》。讲座由我院2020级学员陈杭主持。

李志刚教授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于2006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赴多伦多大学访学交流,先后在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乳业工作,是海尔集团研究专家。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出版《裂变创业》等学术专著2部、《商业设计》等学术译著2部,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和《光明日报》等管理类重要期刊及权威媒体发表论文60余篇,是国内较早运用扎根研究方法研究裂变创业现象的学者之一。

开讲伊始,李志刚教授便以经典的“what-why-how”的三段模式开始讲解他多年来关于“裂变创业”的研究。首先从“什么叫做裂变创业”切入,以蒙牛从伊利中裂变创业完成超越及美国硅谷的裂变创业两个案例为引,从而给“裂变创业”下了定义。即为以母体组织、员工离职、业务剥离等方式,从母体组织中诞生既紧密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新个体,是一种典型多样、形态各异、具有启动优势、具有一定基础的创业。尽管裂变创业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并不鲜见,但独特的名词和概念还是使同学们耳目一新。

讲完“what”之后,李志刚教授从“why”入手,抛出问题“为什么要裂变创业”,详细讲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冲突引发、机会发现、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母体促成及预期绩效等。而相对于其产生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裂变创业较之普通创业的优势所在,李教授认为长期在母体的工作经历带来的启动优势、孵化效应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了解、管理的经历、对技术的熟悉以及人脉等,这些有利条利都能为一家新个体的创立初期积累巨大优势。

紧接着,李教授讲到了本次讲堂的最重要板块,怎么开展裂变创业。他认为,目前的裂变创业主要有两种形式,大企业驱动的裂变与小微企业主动裂变,并以海尔主动推动内部创业与牛根生带领高管离开伊利创业为例,分别对应以上两种形式。至于裂变创业的过程也被李教授划分为三个具体的阶段:在职学习阶段、触发事件阶段以及新企业创建阶段。

经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分段的讲解,在座的同学已经对裂变创业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但李志刚教授本次讲堂还有最后一个板块。如何评价裂变创业?李教授选择分主体来评价,对新个体本身而言,不论是经济回报还是社会地位,毫无疑问是有利。对于母体而言则较为复杂,需要两面看待,一方面产生关键员工流失、内部动荡、激化竞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能缓解母体内部矛盾、令其发现深层问题。最后李教授为裂变创业对产业发展下了一个结论,裂变可能会使母体受损,但产业及社会将受益。

课后提问环节中,同学经过整堂课的吸收,纷纷踊跃发言,李志刚教授一一解答,我院戴维奇教授进行补充发言。

整堂商学讲座从新概念起手,教学方式极具吸引力,教学内容实用普遍,同学们都表示在此次讲堂中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乃至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撰稿人:王锐、赏析

摄影:山忠顺

【学者简介】

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创新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乳业工作,是海尔集团研究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出版《裂变创业》等学术专著2部、《商业设计》等学术译著2部,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和《光明日报》等管理类重要期刊及权威媒体发表论文60余篇。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管理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兼职教授,《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期刊匿名审稿人,第二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参与创造人,为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及咨询,担任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嘉宾主持,以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等国内权威学术论坛主持或点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