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 丨 招生报名 丨
学院动态

校友活动(68期)读书会第28期 | 越过人生的刀锋:一场与毛姆《刀锋》的精神对话

2025-10-30 15:16来源: 点击数:

当商业理性的锋芒遇见文学人性的温度,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对话便在刀锋之上展开。在算法与KPI主导的时代,MBA学子选择与毛姆的《刀锋》相遇,恰似在商业文明的土壤中播种人文精神的种子——这不仅是阅读的延伸,更是商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洞察力的淬炼。

10月25日下午,以“越过人生的刀锋”为主题的毛姆作品深读会在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举行。浙财MBA校友、拾得阅读读书会书友共同走进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笔下那个充满追问与抉择的世界。

活动从毛姆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展开。他生于巴黎,幼年失怙,口吃的缺陷让他早早学会用冷静的眼光审视人性。从德国海德堡的哲学启蒙,到伦敦东区贫民窟的行医经历,毛姆在苦难与欲望中找到了写作的母题。他的婚姻与爱情充满矛盾,他的旅行足迹遍及塔希提、中国、印度与北非,这些经历都成为他笔下永恒的背景。正如他所言:“我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古怪’,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位20世纪销量最高的在世作家,一生都在书写人性的枷锁与精神的出走。

随着分享的深入,焦点逐渐汇聚于毛姆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刀锋》。书中主角拉里·达雷尔成为整场讨论的灵魂人物。他是一战中的飞行员,亲眼目睹战友的死亡,从而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根本性质疑。他放弃芝加哥的婚约与前途,辗转巴黎苦读哲学、在煤矿做工、赴印度修行,最终在吠檀多哲学中顿悟:“唯有无限能够给予持久的喜乐。”拉里的选择并非逃避,而是另一种勇敢——他越过的是世俗的刀锋,走向的是精神的自由。

在拓展交流环节,读书会主理人晚姐介绍了毛姆于1947年设立的“毛姆奖”,该奖项旨在鼓励年轻作家走向世界、拓宽视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文学成就,也印证了毛姆对后世写作者持续的影响。此外,在场书友分享了毛姆游记类作品如《在中国屏风上》等,从中可读出他作为“世界主义者”对东方文化的敏锐观察,既真实又充满隐喻;有的从叙述视角切入,分析《刀锋》中“我”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意义——这个冷静的“毛姆式声音”,既推动情节,也审视众生;还有的对伊莎贝尔、苏菲等人物进行深度解读,反思物质与精神、堕落与救赎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讨论让毛姆不再遥远,他的问题成为每个人的问题:我们究竟要如何度过这一生?

“越过刀锋,即是智者。”——《羯陀奥义书》中的这句话,在商业语境中获得了新的诠释。当MBA学子在毛姆的文字中审视拉里的抉择,实则在演练未来商业决策中更深刻的判断——在效率与意义、利润与价值、世俗标准与内心召唤之间,每一个管理者都面临着属于自己的“刀锋时刻”。这场精神对话证明,真正的商业领导力,终将回归到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力。未来,当学子们面对商业决策中的“刀锋时刻”——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市场潮流与内心准则之间——这次阅读所唤醒的人文自觉,将成为他们做出更清醒选择的精神基石!